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百年变局下的理性之声:中欧合作为何至关重要

发布日期:2025-07-25 09:47:41



 

2025724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这场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会晤,既是对过往合作成果的回顾,也标志着中欧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欧建交50年来,合作成果丰硕,成就彼此、惠及世界。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欧更应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作出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期待的战略抉择。这一表态,为中欧关系未来的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也向世界传递了理性、稳定与合作的强烈信号。

 

回顾中欧交往五十年的历程,双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逐步发展成为涵盖贸易、科技、环境、人文等多领域的全面伙伴。中国连续多年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欧盟同样是中国的主要市场与投资来源地。2024年,中欧贸易总额已超过8500亿美元,双方在高铁、航空、汽车、数字技术等领域均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中欧双方都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强调合作应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这种理念上的契合,使中欧在诸多全球性议题中具备天然的对话空间,也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的一对关键力量。

 

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变化与多重挑战。从气候变化到能源转型,从产业链调整到数字化治理,诸多问题都需要主要经济体携手应对。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欧盟则推进“欧洲绿色协议”,双方理念高度一致,合作潜力巨大。在产业链稳定方面,欧洲企业普遍重视中国在全球制造与市场体系中的作用,而中国也积极寻求深化与欧洲企业的双向投资与技术协同。中欧合作不仅着眼双边,更放眼全球,体现在共同推动创新发展、促进包容增长、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努力之中。面对复杂变局,中欧在理念与实践上的协同,正是应对全球性挑战所不可或缺的关键变量。

 

尽管中欧之间存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但始终保持沟通与务实合作的态度,成为双方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支撑。习近平主席提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这不仅总结了中欧交往的经验,也体现了成熟大国关系的理性路径。在现实中,欧盟在数据隐私、技术标准、贸易政策等领域有自己的立场,中国亦坚持维护核心利益与发展权益。正因为存在差异,才更需要加强协商,拓展共识,避免误解。近年来,欧方对华政策呈现更为多元与理性的趋势,不少欧洲领导人和企业界人士明确指出,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符合欧洲的长期利益。这种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相互理解,为中欧关系注入了稳定的基石。

 

在全球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上升的今天,中欧关系本身就是一份“确定性”。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主要经济体如何引领合作方向,如何为世界注入更多积极预期。中欧若能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完善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加强协调,不仅有助于维护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稳定,也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支持与机遇。特别是在绿色产业、清洁能源、数字互联等领域,中欧优势互补,协同空间广阔。双方的合作成果不仅服务于自身发展,也有助于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增强全球信心,改善全球治理结构。

 

面向下一个五十年,中欧关系应以更高远的视野和更务实的行动稳步推进。在双边层面,应进一步完善高层对话机制,加强政策沟通和制度协作,构建更加稳定、平衡、共赢的经贸关系;在人文交流方面,可深化高校合作、青少年互访、文化项目互展,增强民意基础与社会联系;在第三方市场方面,推动企业联合走出去,拓展在非洲、中东、中亚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为区域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中国始终欢迎欧洲继续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积极作用,欧方提出的“全球门户”战略亦可在基础设施、数字互联、绿色金融等领域探索与中方协同的可能。携手推动互利合作,不仅是中欧关系自身的需要,更是全球和平、繁荣与发展的现实选择。

 

作者杨文田,系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董事长、时事专栏评论员,长期从事国际关系与中外传播研究。

来源:凤凰华人资讯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15.6毫秒